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从故宫拥堵门看中国度假市场转型,私人度假必成潮流!

发表于2011-10-20
■故宫频繁“堵门”,一天接待13万,挤死人不偿命

今年7月,故宫博物院开始实行“单向参观”,游客参观顺序规定为从南侧午门进入,北侧神武门出。实行新的参观方式后,宫墙内的御花园、乾清宫区域等老堵点通了,可让故宫没想到的是,宫墙外神武门西侧的道路却变成了新堵点。  

故宫频发的“堵门”现象将中国人扎堆出游的特性暴露无遗,近年来故宫客流年年攀升,从2008年年参观人数949万人到2010年的1283万人。十一黄金周期间,北京故宫突破最大接待量,参观人数高峰时一度达到了13万人次。北京市旅游委5日发布消息称,全市重点监测的174个景区,前5天共计接待1021.75万人次,同比增长16.8%,其中,故宫接待量达到了48.49万人,其中在10月2日更是达到了近13万人次的高峰。为此,故宫不得不采取南进北出的单行规则,购票队伍长达百余米。

■高呼:旅游度假不是折磨,中国人出游方式亟待改变

从宏观的角度来看,旅游的兴起,是国民经济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的标志,是群众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标志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3亿人民在一年中的某几天集体出游,虽然彼此装饰了相机镜头,却很难说得到真正的享受。

旅游,无论是到名山大川,还是人文胜地,图的不是看个新鲜,更不是为了到处留下“到此一游”的标志。旅游更应该是一种精神追求――在大自然之中追求精神的陶冶,在人文景观之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,旅游是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。中国人的旅游观念显然没有上升到这个层次。在这点上,国人的出游方式就显得相当“不自由”,甚至是一种“折磨”,由此看来中国人的出游观念以及方式亟待改变。

■从“旅游”到“度假”,再到“纯私人度假”

应该说度假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形式。与观光旅游、都市旅游、生态旅游、文化旅游等不同,度假旅游以理性化的休闲、养息、放松为主,停留时间较长,消费能力强,对环境基础设施和食宿娱乐条件要求较高,对度假目的地的选择也较为固定。而度假市场在细分,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精准。 

正在兴起的纯私人度假则是比更为高端的一种旅游度假方式,它所强调的是隐私感与私密性。它关注自我,以私享、私密、静谧为标签,远离都会的喧嚣,放下身心的浮躁,在度假中感受自我,享受属于自己的圈层与时光。毋庸置疑,对于度假资源而言,越私密便越珍贵。深圳梅沙湾自然是公共度假资源,但却不太适合财富人士的度假需求,而深圳东部的滨海区还有一些私人度假湾区,在纯私人度假这个以占有资源为先导的细分市场,便显得弥足珍贵起来。

合正东部湾主打“纯私人度假”的概念,事实也如此,它的产品背山面海,坡地布局,向山地纵深延伸,是山湾环抱的感觉,对私密性有较好的保护,内部配套也十分注重私人度假的需求。从“旅游”到“度假”,再到“纯私人度假”,合正东部湾所倡导的不是简单更换生活的地方,而是走进另一种时光,足以令身心沉醉,足以对称人生积淀之后的感悟,那是目的性消失的目的地,神秘所在,不可思议。 

故宫“堵门”与合正东部湾“纯私人度假”:

发表于2011-10-20
发表于2011-10-21
发表于2011-10-21
`
发表于2011-10-24
发表于2011-10-25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