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粤港澳大湾区又要火?马化腾王卫董明珠都来了...

发表于2017-06-26

今天,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召开。出席论坛的嘉宾也是大咖云集,包括腾讯马化腾、顺丰王卫、格力董明珠、大疆汪滔等企业家,还有周其仁、樊纲等大咖,发言内容自然是满满的干货。围绕论坛主旨“共建中国的世界级湾区”,大咖们都提出了哪些观点呢?


咖姐赶紧给大家呈上~(以下按演讲顺序排列)


马化腾

腾讯董事会主席兼执行官


“要重视发展科技,鼓励创新”?


粤港澳大湾区抓了几副好牌——


未来,软件、硬件、服务三位一体,缺一不可。大家现在看到,不管是电子产品还是软件开发,已经不能孤立发展,一定是整合在智能设备里面,软硬结合,同时又连到云端,与后端的云服务进行整合,这是大势所趋。这个趋势恰恰是粤港澳湾区的优势,包括香港、深圳、广东很多珠三角企业,刚好具有这三者优势。如果能把这三方面的优势整合起来,我觉得大有可为。


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议——



1.我们讲发展大湾区,首先要更重视发展科技。我们希望能向国家多主动争取政策,也希望国家给予大湾区更好的政策,能够让大湾区成为内地企业“走出去”的窗口,也希望这里能够成为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、作为“引进来”的重要桥梁。

2. 建议大湾区要有鼓励创新的氛围,培养产学研一体的生态,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。“搬大树,引凤凰”,吸引更多的科企与高校进行合作,让人才有用武之地。

3. 建议三地的政府能够建立常态的协调机制,更加敞开心扉,将竞争心态化为合作心态。


周其仁

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



“创新要有密度和浓度”?


大湾区的密度领先——

大湾区的密度在中国领先了,0.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中国13%的GDP,也就是这个地方的密度。


如何增加浓度?——



1.吸引人们为解决重大问题来工作。为什么有了硅谷还要造一个湾区?把硅谷的创新应用到中国来不就行了吗?因为还有世界级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回答。

2. 因为有世界级的问题,才需要新的世界级的大湾区,才需要汇集更了不得的力量,紧密的互动来回答这些问题。

3. 打造世界级湾区,要特别注意在世界上引起革命。港深之间有一个最重要的资源,这两个地方成为今天在世界上引人瞩目的城市和城市群,它是探索和闯的结果,要打造世界级湾区,这个事情比什么都重要。

4. 所有要素齐了以后要增加浓度,要增加互动。


樊纲

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


“粤港澳大湾区将面临两大转型”?


从单一的城市向城市群转型——


中国最近发生的事情是房地产市场的两极分化,大城市房价暴涨,而很多中小城市卖不出房子。原因是有些政策鼓励小城镇发展,但是小城镇的人走光了。我们的数据表明过去30年中国人进城,主要进了大城市,原来进了小城市的人也进一步去了大城市。


城市正在变成大城市,大城市正在变成城市群。城市群什么含义呢?城市群是大家互联互通,大家享受同一个城市群里面的各种设施和服务。


服务向科技创新的转型——


过去传统的金融中心都在向科技中心转型,如伦敦、香港、新加坡。


中国在进一步发展,中国还是低收入国家,中国要取得新的发展的动力,就需要有这样的大城市群的科技转型能够在中国起到支撑的作用。因此,应该是国家的一个新的布局。


李泽湘

香港科技大学教授


“以创新教育推动创新产业的发展”?

小目标1——


香港应该成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。把国外的优秀人才,不管是短期或者长期吸引到香港跟深圳这里来,我们培养一大批也许不是一百万,至少是相当规模的机器人+人工智能的技术人才。通过一个、一个行业融合起来,打造这些技术的孵化的前期,这样帮助香港工业4.0再工业化提供技术的支撑。


小目标2——

在过去30年,中国还有整个大湾区,我们吃够了没有芯片的苦头。但是在未来十到二十年,我们将有机会重新定义智能系统、智能终端,有了这个定义墙,我们就有可能带动智能系统所需要的智能传感器、智能芯片、智能的东西。这是我觉得香港跟深圳、东莞联合起来可以解决30年没有解决的问题,叫港深莞智能芯片协同创新和产业化中心。


小目标3——

希望能够利用香港灵活的机制,建立一所私立大学,以设计思维培养这种创业人才为主,可以把他放到核心地区去,服务大湾区,能够把其他的学校也带动起来,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过来,他们的科研成果可以进入孵化器,也可以集成更多的人才知识在这里面。最后使得这些技术能够在香港,能够在深圳,能够在东莞落地,所以我们的2.0目标也就实现了。


实现这三个小目标,对于将大湾区建成“科技创新2.0的版本,科技与文化、艺术融合的未来的城市”这个大目标就扣进一步。


上一页|1|
/1页